会议专题

仁的超越性与可切近性--以孟子的诠释为中心

本文讲述了儒学史上,孟子仁学能够同时在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充分展开仁的超越性与可切近性的论证.人即仁,仁即人.人、仁始终统一.“不忍人之心”是可感、可知的,随意而发,随情而生,它可以与经验事物联系在一起,又可以获得形上的本体超越.同时人之“四端”萌动,仁意呈现.一切体仁、达仁的追求都不过是“四端”的发现与推广.“存心”、“养心”、“求放心”的工夫要求人们始终保持自己身上区别于动物的仁义之道,进而达到仁性本体.而以“亲亲”释仁,则准确地获得为仁情感的源发性与真切性.行仁、为仁的底线伦理就是敬爱父母、尊重父母,即善守孝道.王道艰深,但奥妙只在于“以德服人”,即用自己的德行赢得天下人民的爱戴与信服.

孟子 仁学思想 伦理道德

余治平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10-23

2013-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