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孟子”以意逆志”的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断章取义”由春秋时代赋诗言志的传统发展而来,孟子不满于此,提出“以意逆志”的说诗之法,批判性的扭转了“断章取义”之风,对后世接受理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对孟子“以意逆志”的理解,当代学者大都意见不一,千差万别,因而有必要对其所涉及的“意”、“志”、“逆”等基本概念和整体内涵予以澄清、界定,对其给予中国阐释学的影响和局限展开进一步的探讨.笔者以为,孟子“以意逆志”学说的提出,充分肯定了作者的主体地位,肯定了读者参与再创作的客观存在,肯定了作者及其“志”的客观性、社会性因素,有其特定价值与合理性;但另一方面,这一说诗原则将对作者之“志”的理解当作阅读的唯一目的,忽视了接受主体及其阐释能力,忽视了文学文本丰富多元的意义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而形成单一化、平面化、狭隘化等弊端,给中国文学批判带来了不容低估的消极影响.

孟子 文学批评 学术思想 价值评价

舒忠

山东大学当代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国内会议

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287-294

2013-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