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演变与传承-以拉萨札什(gra-bzhi)拉姆护法神角色转变说起

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影不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吐蕃社会自运用文字记录历史以来,藏文文献中对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记录就不曾间断,无论是兵戎相见还是和平共处,无论是统治集团还是人民大众。不同民族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外学者乐此不疲的研究领域,他们运用自身的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研究阐述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和特点,阐明不同民族间文化源远流长的关系。本文着力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从神灵信仰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和阐述藏、汉民族在民间所进行的自觉的文化交流,并以神灵信仰演变作为其主线。神灵信仰研究,主要依仗神话的收集和分析,而作为神话,则是关于世界和人怎样产生并成为现今样子的神圣的叙事性解释。虽然一直以来学术界很多学者视神话与“荒诞”、“谬论”为同义词,但终究其根本,运用文献学、人类学、比较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可以将神话的神秘面纱慢慢揭开,历史的真相和文化的根本都会渐渐展现在你面前。神灵信仰使世界宗教所具有的共性,特别是佛教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形成了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的庞大的神灵体系。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大分支,在继承了印度佛教诸多特点的同时,为了适应西藏的地理、民族、社会等特殊环境,也具有了自己的个性,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藏传佛教这一特殊的佛教分支。本文以拉萨北面扎吉寺所供护法神扎吉拉姆信仰为主线,探讨其信仰演变的文化现象放在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内外交错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导出历史发展的客观状况,深入分析清代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的脉络,考察其内部的文化结构及其特点,全面阐释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条件,从而影射藏、汉文化相互交流、彼此互动的历史本相。

藏传佛教 信仰演变 文化交流 扎吉拉姆

札细·米玛次仁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西部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38-245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