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放射性核素Pu和137Cs在江苏北部潮滩的分布特征及意义

使用双聚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江苏北部潮滩沉积物中的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同位素比值进行分析,使用γ谱仪对其中的137Cs进行分析;根据240Pu/239Pu同位素比值的范围对Pu的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中239+240Pu比活度的剖面特征与137Cs的剖面特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由于柱样沉积物受到强潮流作用、风暴潮及人类活动干扰等的影响,柱样中的137Cs和239+240Pu的分布受到的干扰较大,使用这些核素作为记年的工具受到较大限制,但是在盐蒿滩区域由于受到的潮流作用较弱、以及该区域内细颗粒物质更容易聚集的特征,柱样中的137Cs、239+240Pu的比活度峰值可较好的代表各自的沉降年代.据137Cs、239+240Pu的剖面特征计算的沉积速率结合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岩性特征与潮滩高程数据,能够大致推断出潮滩各沉积带上植被演替的时间与整个潮滩的演替过程线.

潮滩沉积物 放射性核素 分布特征

刘志勇 郑建 潘少明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日本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214-215

2012-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