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人口性比例再论汉魏时期鲜卑与汉族的融合问题

通过对地理环境下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锌含量变化规律与大量的鲜卑考古资料的综合考察来看,鲜卑之所以产生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是因其所居住地区地处高纬度、干旱、干燥的内陆寒冷地带,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锌含量低,造成了鲜卑族育龄妇女在妊娠过程中的大量死亡的原因;而为了保证鲜卑自身的种的繁衍。而鲜卑这种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的产生,也为汉魏时期鲜卑西迁”匈奴故地”与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与匈奴和汉族的大融合提供了契机。关于北魏时期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问题,史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三大途径或过程:其一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鲜卑贵族与汉族门阀士族间的政治婚姻;其二是在鲜卑族由草原游经济向农业经济变的过程中,由于胡汉杂居而促进的交流与融合;其三是在北魏末看的农民起义中,鲜卑族、汉族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被压迫人民,共同反抗北魏统治者的压迫,从而在斗争中增进了友谊、了解和融合。但根据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北魏时期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应分为四个时期,即应在孝文帝实行政治联姻和汉化改革之前,还存在着一个拓跋鲜卑族自觉与汉族融合的过程。虽然,这种融合带有一定强廹性和血腥性的色彩,但却是北魏中期以前存在的一个最重要、最广泛和最持久的民族融合过程;而且,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么一个最广泛和最持久的打破阶级隔离的大融合,才使得孝文帝迁都洛阳和实行汉化改革有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融合 人口性比例 鲜卑族 汉族 汉魏时期

高凯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42-165

2012-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