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分类
目的:研究穴位的解剖学特征并进行解剖学分类,进而探讨穴位的实质。方法:在前期大量穴位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经红色乳胶灌注固定成人标本男女各1例,对全身穴位定位后进行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观察,重点观测穴位的已知结构配布的特异性并据此进行分类。结果:①穴位的配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富集部,具有气血输注之功能,为穴之内核。二是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为穴之外壳.人体不同功能状况会影响”穴壳”开合,对”穴核,,起节制、调节作用,以调节气血运行.②穴位依据解剖学特征可分为孔隙型、隧道型和终末型穴三类.孔隙型、隧道型穴多见于十二经穴,由”穴核”和”穴壳”构成.终末型穴包括任脉、督脉诸穴和耳穴,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交汇于浅筋膜,是经络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结论: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体表路径中的节点和终末点。
穴位 解剖学特征 临床观察
楼新法 蒋松鹤
温州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温州 325035;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温州 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温州 325027;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温州 325027
国内会议
浙江金华
中文
3-7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