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丽江地区小学生纳西母语课开设及教材使用情况--以古城区四所小学为例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如何保持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立性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纳西族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纳西族同胞都不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特别是小孩子.因此,越来越多的纳西族学者意识到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丢失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负面影响,提倡在中小学中重新设立纳西母语课,编写相应的教材,以提高目前小孩子的纳西语水平.本文从这一现状入手,通过对丽江古城区四所小学的调研,了解到目前该地区母语课开设的现状及其教材使用,存在着使用范围窄、缺乏相应支持、教材内容不完善、课时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扩大新创文字的使用范围、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增加政府投入等对策和建议,并且反思和总结了本研究在调研过程中的不足和经验.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 纳西母语课 教学模式 教材编写

殷皓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国内会议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482-493

2012-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