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种改性方法对钛合金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

目的:比较表面脉冲等离子渗氮、超声滚压表面纳米化、纳米化后渗氮对钛合金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为提高临床口腔钛合金修复体表面改性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制作相同规格的钛合金试件24片,通过查随机数字表将试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抛光组(对照组,A组)、表面纳米化组(B组)、表面等离子渗氮组(C组)、纳米化后渗氮组(D组),每组6片.试件表面黏附变形链球菌1h后对细菌进行吖啶橙染色.用荧光显微镜对每片试件选5个点作为观测区并拍照.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细菌计数.采用SPSS13.0对计数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表面变形链球菌为(214±29)个/视野,B组为(220±30)个/视野,C组为(162±27)个/视野,D组为(45±24)个/视野.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等离子渗氮及纳米化后渗氮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钛合金表面性能,并能减少变形链球菌黏附.纳米化后渗氮在减少变形链球菌黏附方面效果明显.

牙体材料 钛合金 渗氮处理 变形链球菌 黏附行为

王海蔧 韩栋伟 张旭映 刘国勤 张庆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口腔中心 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国内会议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218-221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