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氟磺胺草醚受害机制的研究
氟磺胺草醚是我国应用于大豆田的主要除草剂,但其在土壤中残效期长,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土壤中残留的氟磺胺草醚对后茬玉米产生严重的药害,影响了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因此研究氟磺胺草醚对玉米产生药害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生物测定及生物化学分析,研究表明(1)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超过0.2mg·kg-1,玉米即表现出明显的药害.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超过0.4mg·kg-1时,玉米在种植后12天植株出现萎蔫、枯黄、死亡.(2)种植玉米第5天出现药害,氟磺胺草醚残留浓度为0.4mg·kg-1时,第12天对玉米株高、根长、鲜重抑制率分别为31.20%、25.08%、66.42%.(3)玉米中谷光氨肽含量与谷光氨肽转移酶活性随着氟磺胺草醚土壤残留浓度的增加先增高再降低,在0.2mg·kg-1时达最高.(4)玉米中原卟啉原氧化酶活性随着氟磺胺草醚残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氟磺胺草醚残留浓度为0.4mg·kg-1时,第12天对原卟啉原氧化酶的抑制率为90.48%.
玉米种植 氟磺胺草醚 谷胱甘肽 农药残留 药害机制
白杰 祖永平 陶波
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 150030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24-130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