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肠腑病临床基本证候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1)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小肠病证候治疗用药的论述,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2)通过对21位中医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以了解现代临床对小肠腑病的症状范围、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及用药情况.(3)通过临床调查,进一步确定小肠腑病的症状范围,和基本证侯的分布规律,总结出小肠腑病基本证侯的用药规律. 方法:(1)资料收集法:古代文献包括从数百本中医古籍中有关小肠的术语例句、相关医案、方药等。现代文献包括建国以来有关期刊的报道资料及有关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书籍。(2)专家调查法:制定了“小肠病临床基本证候及其治疗用药规律的研究”专家咨询表,对21名中医内科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分别了解专家对小肠病的症状范围、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和用药情况,为小肠病临床研究提供依据。(3)临床调查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调查,修正“中医小肠病证候规律调查表”,对符合纳人标准的960例小肠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中医小肠病数据库,对小肠病证候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小肠病常见证候及治疗用药的规律。结果及结论:(1)初步拟定小肠病10个基本证候:①小肠气滞证;②小肠实热证;③寒凝小肠证;④食滞小肠证;⑤小肠湿热证;⑥小肠寒热错杂证;⑦小肠瘀血证;⑧饮留小肠证;⑨小肠津亏证;⑩小肠虚寒证。(2)探讨了中医小肠病的证候分布规律:通过对其病机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发现小肠病的辨证呈多样性,病理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疾病初期阶段以小肠气滞为主,随着病情继续发展,小肠功能失常所导致的寒热、虚实、痰寮以及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病机随之出现,中医证型也随之改变,出现上述多种证型。(3)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得出的小肠病常用药物与现代临床调查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分析主要是从古至今理论与实践,气候与环境、体质与身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辨证的对待古人的用药经验,不断丰富临床用药经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和治疗水平,为小肠理论及小肠病证治规律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小肠腑病 病理机制 中医证候 用药规律

白兆芝 白宇宁 胡明丽

山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昆明

中文

566-567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