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空间关联诊断-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例
农户空间位置的邻接或分散情景影响其土地利用行为的空间依赖、关联与自相关程度,使得农户行为的趋同性、差异性并存,探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空间相关性,有助于厘清其土地利用行为的内在联系与空间变异规律,为村域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拟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研究基于“PRA+3S”相结合所收集的481户样本农户调查,获取农户的生计资产、对土地的劳动力、资金投入状况以及农户的宅基地、承包地空间位置等信息,建立农户土地投入数据与地块空间信息为一体的“农户-土地”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首先,依据农户生计状况划分农户类型;其次,采用劳动力投入模型与资金投入模型定量分析农户的土地投入状况;然后以农户土地投入状况为切入点,采用Moran指数以及局部Moran指数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进行诊断,识别农户间的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差异明显,就劳动力投入而言,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兼业化发展型>农业专业化发展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非农专业化发展型;就资金投入而言,农业专业化发展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兼业化发展型>农业多样化发展型>非农专业化发展型;(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劳动力投入相似的农户呈现强烈的空间集聚趋势,同一类型的农户相对地趋于相邻,相邻农户间的关联效应明显;(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在小范围内存在反常状况与不稳定性,村域东面出现18户土地投入水平较高的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被一些土地投入水平较低的非农多样化发展型与非农专业化发展型农户所包围的现象;(4) 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农户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内,为正的空间关系,属于高一高集聚类型农户(HH型:26%)、低—低集聚类型农户(LL型:59%);被高值包围的低值农户(LH型)有52户,位于第二象限内;被低值包围的高值农户(HL型)有18户,位于第四象限内.
土地利用 种植模式 数据分析 可持续发展
王利平 王成 李晓庆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北碚,400715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442-448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