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水贸易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中国通过向世界市场输出大量产品获得可观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出口给国内的水资源带来的日益沉重的负荷.虚拟水指的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量.根据虚拟水的定义,水资源实际上是嵌入在产品中“看不见”的水,与产品流动相伴相随.因此,国际贸易带来的虚拟水流动会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带来影响:虚拟水进口可以减轻进口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压力;而对于出口国家或地区而言,虚拟水出口是一种水资源的流失,会加剧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本研究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下置化分析了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虚拟水贸易.研究的部门为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整个经济系统,并在省区层面上追溯虚拟水贸易的来源地.研究应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30个省区投入产出表在时间尺度上对由国际贸易引起的虚拟水流动进行了对比析,旨在深入理解虚拟水贸易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的动态变化特点,为制定水资源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07年各部门的完全用水系数比2002年平均降低25%-55%.制造业部门的用水效率提高尤为显著.第二,我国的虚拟水贸易更加活跃,虚拟水进出口量均显著增加.2007年我国的虚拟水出口量、进口量和净出口量分别为142634×l06m3、74457×106m3和68177×106m3,相比2002年的的增长幅度分别为73%,71%和75%.这意味着虚拟水贸易对中国水资源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水资源再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应该得到更多关注.第三,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国内最终需求的膨胀增加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使得水资源以虚拟水的形式大量流失.我国虚拟水净出口占国内水足迹的比例由2002年的9.1%上升至2007年的14.6%%;全国虚拟水净出口量为当年用水总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7.1%上升至2007年的11.8%.该结果表明中国在使用越来越多的水资源生产用于出口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用来满足国内需求.出口贸易活跃且又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恶化尤为严重.例如中国华北地区作为中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之一,在2002年的虚拟水净出口占当地水资源总量的3.6%.这一比例在2007年上升至5.1%.虚拟水净出口对水资源总量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该地区而临的水资源压力愈加沉重.
水资源管理 虚拟水 投入产出分析 经济效益
张卓颖 石敏俊 杨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瑞士联邦水科学和技术研究所,Dübendorf,瑞士, 10086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614-626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