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研究
东北林草交错区作为生态脆弱区这一概念于2008年首次提出,土壤侵蚀是造成其生态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从敏感性角度出发,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核心,通过降水、土壤可蚀性、地形、植被覆盖因子,运用GIS技术,分析和评价1990-2005年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中度为主,其次是高度和轻度,轻度敏感性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平原地区,中度敏感地区以大兴安岭山地为主,高度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燕山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过渡地区.从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轻度、中度敏感地区面积增加,高度敏感地区面积增加,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坡度坡长和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最显著的因子,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因此全面恢复林草植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强化湿地管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合理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养殖业是改善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现状的有效手段.
土壤侵蚀 敏感性 时空分布 东北林草交错区
乔治 徐新良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306-314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