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尖瓣环位移及运动速度指标低估瓣环成形术后右室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二维、M型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三尖瓣环成形术后三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指标能否真实反映术后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安贞医院进行左心瓣膜手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膜手术)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40例.入选条件:左心瓣膜重度病变,三尖瓣无器质性病变,合并3+以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左心及右心功能正常范围,肺动脉压<40mmHg,拟行左心瓣膜手术及三尖瓣环人工瓣环成形术.术前和术后除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外,应用M型超声测量右室壁运动幅度(RVWM),应用二维超声手动描记法在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室面积变化率(RVAC),测量右室基底部横径(RVD1)和中部横径(RVD2),测量三尖瓣环径,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运动位移(TAPSE),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TAPSV),测量三尖瓣反流面积(TRA),反流面积占右房面积比(TRA/RAA),反流速度(TRV)及压差(TRPG).术前一周、手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及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一次.术前与术后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TAPSE术前(20.25±3.05 mm),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及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8.68±2.83mm, 9.13±3.12mm, 9.20±2.46 mm, 9.29±2.58mm ) ,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PSV术前(17.814 cm/s),术后分别为(11.93±2.32 cm/s, 12.12±2.06 cm/s, 12.85±3.11cm/s,12.86±3.13cm/s),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VAC术前(45.62±4.32% )与术后(46.21±3.89%, 48.45±4.02%, 47.33±3.86%, 47.9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尖瓣成形术后,评价右室功能的指标三尖瓣环位移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会低估右心室收缩功能。在三尖瓣环人工瓣环成形术后不推荐使用三尖瓣环位移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三尖瓣环成形术 右心室 收缩功能 多普勒超声技术 评价指标

马宁 杨娅 张纯 李宜嘉 孟旭 韩杰 许春雷 曾文

北京安贞医院 超声科 100029 北京安贞医院 心外科 100029

国内会议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103-104

2013-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