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与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及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各为一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这两组病例的乳腺癌组织的VEGF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进行评估,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同时应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来标记淋巴管,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VEGF、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是否具有差异以及这三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与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高表达VEGF的三阴性乳腺癌中淋巴结的转移率、淋巴管的浸润以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都显著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及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关系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它的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区域淋巴管的形成和浸润有关,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特性及淋巴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VEGF可以作为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靶点。

乳腺癌 临床病理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密度

李紫瑶 王淑梅 王平 秦燕 田家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国内会议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144-145

2013-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