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撤并”时代的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办学条件为抓手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国家建立基本公共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经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努力,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中小学教育已经站在了追求质量与公平的新起点上.但城乡差异是历史问题也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处于”后撤并”时代的农村中小学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以致未来更长时期内,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战斗前线.总体规模日益缩减但分布呈点多、线长、面大且办学条件与水平整体较低是当前农村中小学的基本现状。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地进行人、财、物的全方位齐步推进。器物层面的学校办学条件是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利用国家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全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农村学校 标准化建设 基本公共教育 服务均等化
杨小敏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14-221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