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金屬絡合染料製程廢水之螯合金屬特性:由螯合鐵量推估廢水中螯合官能基之去除率與處理方法探討

染料製程廢水與染整廢水性質非常不同,前者為製造染料之過程所排放之廢水,為多種物質混和且含有未合成染料之單體結構.實驗發現混凝後,水中之所含之溶解鐵濃度相當高,顯示廢水中含有能夠螯合金屬之官能基,將部分之混凝劑螯合,導致混凝之效果不佳.研究中以碳與溶解鐵(C/Fe3+)之莫耳比值探討不同程序處理後廢水中螯合官能基被破壞情形.原水之C/Fe3+約為15,以生物程序處理後之C/Fe3+約為29,破壞大部分螯合金屬之官能基.廢水之BOD/COD比值於0.5以上,大部分為生物可分解之有機物,因此可以生物處理作為此股廢水之前處理.本研究利用廢水含螯合官能基之特性,採用Homogeneous Fenton-like程序處理此廢水.Homogeneous Fenton-like程序利用螯合金屬之官能基與鐵離子螯合,增加鐵離子之溶解度,使其均匀地分布於廢水中,並能於pH中性時反應.結果顯示過氧化氫於pH3與pH7下隨時間之消耗量相同,但有機物與色度去除率於pH3時較佳,而於pH7時也能夠去除少部分之有機物.於pH7時,未被螯合之鐵離子逐渐氧化成三價鐵離子,一部分與過氧化(氫)形成錯合物沉澱,一部分則與氫氧根離子結合,形成(氫)氧化鐵沉澱,則無法再進入Fenton反應之循環中.

染料工业 废水处理 螯合金属 吸附机理

張立瑋 李奇旺 梁洋銘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工程學系

国内会议

2012年海峡两岸沿海区资源、环境与永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台湾新北市

中文

161-178

2012-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