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电刺激纤维状态蛋白质产生电位波动的实验研究--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经络理论系列文章之一

对细胞生物电(cell bioelectricity)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目前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科学家们已经阐明,由于钠泵的作用,细胞膜内外形成的离子浓度差及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的通透性,在膜的内侧形成一层负离子,外侧形成一层正离子,因此在细胞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即静息电位;由于刺激导致膜上主要是钠离子通道蛋白的迅速地短时间开放,钠离子短时间内流,可形成细胞膜的内外的电位差的波动变化,即动作电位。纤维状蛋白标本在电刺激后,会产生一定的电位波动。这也是一种生物电,这是一种与细胞生物电不相同的另一种生物电。为方便,暂把这种生物电暂称作为“非细胞生物电”( no cell bioelectricity )。生物体内主要是动物机体内广泛地存在着如胶原纤维一样的纤维状蛋白,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细胞间的都有纤维状蛋白存在。机体一直处在不断地来源于机体内外的电刺激之中。第一,来源于机体内的骨骼肌,心肌,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第二,来源于机体外的环境中的各种电磁波,电针治疗时的电刺激等。

细胞生物电 纤维状态蛋白质 电刺激 电位波动

冯盛才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

国内会议

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四川西昌

中文

195-196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