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道,自然之道--透视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策略,但其疗效已进入平台期。更深入的探讨移植生物学将有助于调整移植方式及强化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发现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部分患者淋巴细胞数下降,与其缺乏生存所需的必要抗原肽资源有关。所以可以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出现的累及肝脏、皮肤及胃肠道的临床症状称之为“T细胞生存效应”。移植后发生的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及肝静脉阻塞性疾病等并发症可能也与此有关。由于大量输入供者淋巴细胞或由供者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淋巴细胞会导致“T细胞生存效应”影响疗效,建议采用多次微移植的方式,即在每次化疗后且肿瘤负荷较低时输入极少量的供者淋巴细胞或造血干细胞,逐步重建的TCR多样性使得肿瘤消减,由于供者来源的T细胞数量少,“T细胞生存效应”也会大大降低。当发生严重难治的“T细胞生存效应”时,可间断输注供者来源的血浆以提供供者抗原肽维持供者T细胞生存,使得受者体内的代偿机制大大减少,降低了组织细胞更新率,达到治疗效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赵广圣 张彦明
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223002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
南京
中文
236-237
201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