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密度和物理接触对刺参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

  本文通过养殖密度和物理隔离结合的实验,揭示物理接触和化学因素对刺参生长的影响.实验设8个处理组,1、3、5、7组为分隔单养组,养殖密度分别为1、2、4、6头/40L;2、4、6、8组为群养组,养殖密度分别为2、4、6、8头/40L.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刺参的平均生长率显著降低,体壁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也有所下降,摄食能用于生长的比例(G/C)显著下降.在高密度处理组(4、6头/40L)中,群养刺参的平均生长率与相同密度的分隔单养刺参的平均生长率差异不大,但前者的生长变异系数(分别为57.95%和60.42%)显著大于后者的生长变异系数(分别为37.80%和35.75%).高密度下群养与隔离单养刺参间生长变异系数差值(分别为20.15%和24.67%)小于分隔单养刺参的生长变异系数(32.67%),表明本实验中刺参间物理接触的影响小于刺参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高密度下刺参的生长受刺参个体间的物理接触、遗传因素和个体间化学信息的共同影响,而刺参的生长变异主要受物理接触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刺参 密度 物理接触 化学因素 个体生长变异

裴素蕊 董双林 王芳 高勤峰 田相利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75-75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