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松江鲈鱼四群体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松江鲈鱼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4个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引物,对每群体各30个体进行扩增.每引物的扩增条带为6~17条,平均每个引物检测的位点数为12个.共得到181个清晰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14%.4群体中,河北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基因多样性、Shannon” s信息指数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最低,分别为1.2585、0.1530、0.2322、49.17%;而鸭绿江群体的相应值为最高,分别为1.4794、0.2777、0.4112、74.03%;浙江、山东两群体的值明显高于河北群体,略低于鸭绿江群体.整体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009,显示松江鲈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13,基因流(Nm)为3.3094,表明松江鲈鱼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种群内部变异为85.54%,种群之间为14.46%,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
松江鲈鱼 种群 遗传变异 ISSR
潘连德 马召腾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4-164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