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异育银鲫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在25℃水温条件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LPC),研究了单次口灌20mg/kg双氟沙星(DIF)后,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SAR)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DIF在血液及各组织中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双氟沙星在血液和各组织中都有重吸收峰现象,最大达峰浓度出现在肝脏组织.其中DIF在血液、肝脏、肾脏、肌肉中吸收半衰期(T1/2 α)分别为0.144、0.2741、0.137和8.636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322、26.0131、33.066和52.504h;总体清除率(CL/F)分别为0.082、0.068、0.077和0.058/h/kg;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 243.244 μ g/ml/h、294.857、258.587和344.63μ g/g/h;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0.676、0.2199、0.226和1.258 L/kg.鱼体各组织中都可检测到代谢产物沙拉沙星,但血液中双氟沙星出现的时间迟于其它组织;根据肌肉组织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 00 μ g/kg和30 μ g/kg,则建议双氟沙星休药期为18d.

药代动力学 双氟沙星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育银鲫

王祎 章海鑫 阮记明 杨先乐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上海,201306

国内会议

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224-224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