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鱼卵致病性水霉的形态及ITS区分子鉴定
鱼类人工繁殖孵化过程中,水霉病危害很严重,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患有水霉病的鲫卵上分离一株致病性菌株YHL,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形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菌株YHL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在20-24℃时,经过14 h开始形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呈多排排列,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呈现典型的释放方式,且在38 h左右,有游动孢子释放量达到最大。
异育银鲫鱼卵 水霉病 ITS序列 生物学特性
杨昊霖 欧仁建 曹海鹏 杨先乐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上海201306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30-230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