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沟湾常见温带海草的光合活性比较
2011年7~8月在桑沟湾楮岛南岸东部海域,利用水下调制脉冲式荧光仪(DIVING-PA M)原位测定了中国北方三种常见温带海草大叶藻、丛生大叶藻以及红纤维虾海藻的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活性,并确定了几种海草的吸光系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计算出海草绝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叶龄对海草的光合活性有较大影响,同种海草的AF值和叶绿素含量都随叶龄增加而增加,叶龄小的叶片明显具有较大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大叶藻:叶1=26.56,叶2=21.45,叶3=19.98;红纤维虾海藻叶1=22.31,叶2=19.23,叶3=17.06;丛生叶藻:叶1=20.16,叶2=16.10;叶3=13.10).相比于丛生大叶藻和红纤维虾形藻,大叶藻具有最高的光合活性(ETRmax-=22.67),这也与大叶藻在三种海草中所具有最高的初级生产力是相符合的.
叶绿素荧光 调制脉冲式荧光仪 光合活性 大叶藻 丛生大叶藻 红纤维虾海藻
唐望 方建光 高亚平 邹建 吴桃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0237;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75-275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