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的研究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数码相机拍摄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并以个体大小、行为方式、贝壳形状、足部发育、平衡囊发育、鳃丝发育、面盘脱落、足丝分泌、水管形成、壳色及其透明度变化等特征为依据,对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进行分期,为该贝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水温27 ~ 30℃、海水密度1.022条件下,卵子受精后隆起薄而透明的受精膜,20 min出现第一极体,30 min出现第二极体;细胞分裂方式为不等螺旋卵裂;胚胎发育为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5h、5.0h、7.5h和16 h.根据行为方式,皱肋文蛤早期生活史可分为浮游期、匍匐期、附着期、埋栖期;根据形态学特征,皱肋文蛤早期生活史可划分为D形幼虫、壳顶初期幼虫、壳顶中期幼虫、壳顶后期幼虫、变态期幼虫、附着期幼虫、无管期稚贝、单管期稚贝和双管期稚贝等九个阶段.壳顶后期出现鳃丝、足和平衡囊,发达的足、鳃丝和平衡囊是幼虫变态附着的标志;第6天后幼虫面盘开始萎缩,运动方式由游动变为匍匐爬行;第8天幼虫完全变态,进入附着期,此期幼虫壳长在172 ~182 μm之间;第10 ~ 11天,幼虫足丝脱落,营埋栖生活,此期幼虫开始分泌次生壳,成为稚贝,此期幼虫壳长在182~195 μm之间.稚贝壳长500 μm左右时长出出水管,进入单管期,管口无触手;壳长800 μm时长出进水管,进入栓管期,管口环绕触手.受精卵约经39 d的培育可长成壳长1 mm左右的稚贝.

水产养殖 皱肋文蛤 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李艳红 刘志刚 刘锦上

广东省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湛江524025

国内会议

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79-89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