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夏末长江口外海区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09年夏末在长江口外海区进行了共计56个站点的大面观测,内容包括盐度、温度、DO、叶绿素a、浊度等.长江口外海的叶绿素a分布可分为四个特征区:(1)水温大于22℃,盐度低于30,表层浊度1~3 NTU,高度层化的长江冲淡水扩展区,浊度锋向海侧存在一个叶绿素a浓度超过10.0mg/m3的高值区,最高值为53.6 mg/m3.叶绿素a高值区下层存在DO浓度小于2.00 mg/L的低氧区,最小值仅为1.02 mg/L; (2)水温18~30℃,盐度大于30,表层浊度<1NTU,高度层化的台湾暖流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低,相对高值区位于次表层;(3)表底层混合良好,水温24.0~26.5℃,盐度30~32.5,表层浊度1NTU左右的江苏外海,叶绿素a浓度相对较低,20m深度以浅2~6mg/m3;(4)表层浊度大于>4 NTU的近岸高浊度、层化、低叶绿素a区.此外,123.0°E以西海域的叶绿素a高值区位于表层水中,即盐度跃层上方,而123.0°E以东海域的叶绿素a高值区位于次表层水,即温度跃层上方.

海洋环境监测 叶绿素a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林军 朱建荣 张经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0090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国内会议

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238-252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