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要素对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的影响效应
根据2010年6-9月“舟渔1301号”的北太平洋柔鱼生产数据,结合现场采集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 linity,SSS)及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浓度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分析柔鱼的中心渔场分布情况,及其与SST、SSS和叶绿素a浓度等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调查期间柔鱼渔获频次在各环境因子上均呈正态分布,且获得柔鱼高产的最适SST为18~20℃,最适SSS为33.60~34.80,最适Chl-a浓度为0.0800~0.2400mg·m-3.而其中SST与柔鱼渔场之间有较好的匹配关系,中心高产渔场通常位于18~20℃的等温线附近,且位置一般出现在冷水团和暖水团交汇区的冷水团一侧.综上所述,三个环境因子都可作为确定潜在中心渔场的指标,但最好以海表水温为主,并辅助相应的Chl-a浓度及海表盐度来综合分析,判断可能会更有效.
水产养殖 柔鱼 时空分布 海洋环境要素
唐峰华 张胜茂 杨胜龙 崔雪森 樊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63-271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