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学的智利竹筴鱼群体间形态差异分析
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种群结构研究可以为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系统发育地位的研究积累形态学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东南太平洋的资源调查,通过形态学手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35° ~ 40° S,86°~90°W)、(35° ~ 40° S,91° ~93°W)和(35° ~40°S,102° ~ 103°W)的智利竹筴鱼群体间尚未有达到亚种差异水平.通过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认为,(35° ~ 40°S,86° ~90°W)与(35°~40°S,91° ~93°W)海域间智利竹筴鱼群体形态学比例性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5° ~40°S,86° ~90°W)与(35°~40°S,102° ~103°W)海域间智利竹筴鱼群体在Spl1/Tl、Ed/Tl、Hl/Tl、2-4/Tl、3-6/Tl、8-9/Tl等形态学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5° ~40°S,91° ~93°w)与(35° ~ 40°S,102° ~ 103°w)海域间智利竹筴鱼群体在Spl l/Tl、Spl2/Tl、1-4/Tl、Hl/Tl、2-4/Tl、3-6/Tl、4-5/Tl等形态学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东南太平洋区域(35°~40°S,86°~110°W)的智利竹筴鱼群体是属于同一个种群.
水产养殖 智利竹筴鱼 形态分析 种群结构
晋伟红 张敏 张伟 邹晓荣 贾涛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大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90-299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