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的伦理价值追问
姜文电影以潜意识的“性”“暴力”“反叛”“革命”等本能驱动和白我青春宣泄,企图诊释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本能”动力。但由于作者“基本立意严重偏差”和“后五代”“后王朔”“后痞子”情节带来的价值迷乱和伦理担当缺失,走进了一种感性的历史观和庸俗的社会观。其过度的“性”“暴力”“反叛”等土题表达和意识流露,一方面,对青少年和观影大众道德观念和行为负面影响极大;另一方面,这种“立意的偏差”和“后五代”“后王朔”“后痞子”情节对于后现代社会中国国家影像形象建构是极其有害的。
电影作品 伦理价值 道德观念 意识形态 姜文
袁智忠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孙明经电影教育”学术研讨会
贵阳
中文
125-128
2011-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