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马铃薯加工技术及加工业发展

马铃薯加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脱水马铃薯由于其方便性和耐贮藏性被广泛用作军队粮食.法式炸薯条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系列技术革新使马铃薯加工技术越来越先进:20年代出现了机械去皮和密封包装,50年代出现了调味技术,1985年出现微处理器控制下的称重包装技术,1990年出现清理不合格产品的光学筛选技术,1995年出现充氮包装技术.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3 000万t马铃薯用于加工,主要包括预炸产品(冷冻薯条等)、薯片、脱水产品(全粉等)、淀粉等.在欧洲西北部和北美发达国家,人们食用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比例高达1/3到2/3.欧洲中东部国家(包括俄罗斯)的马铃薯加工相对落后,人们食用加工产品的比例也相对要低.大洋洲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马铃薯加工地区与欧盟和北美国家相比差距也非常大.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在飞速发展.2006年,非洲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只有14.1 kg,加工业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预测:(1)欧洲中东部国家、中国和印度的马铃薯加工业将来会快速发展,加工产品的消费比例一定会较快增长;(2)在马铃薯加工业相对成熟的欧洲西北部和北美国家,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消费比例不再增长,可能会维持现状或略有降低;(3)随着欧洲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将来的马铃薯加工产品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工产品会呈现低脂肪(低能量)、低盐、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膳食纤维和高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特点。

马铃薯加工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曾凡逵 刘刚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重庆

中文

170-180

2013-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