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检测胎儿性别技术的伦理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超声波技术为代表的产前遗传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非医学目的的检测胎儿性别技术却导致了对足月女婴的引产及溺婴弃婴现象,造成我国0-4岁婴儿性别比例失衡,继而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使用离不开伦理道德的规约,本文通过对检测胎儿性别技术的伦理道德评价,对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伦理审视.此外滥用检测技术屡禁不止的原因涉及相关技术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孕妇及其家庭对检测技术的观念和态度及技术的运行环境等问题,本文从技术伦理的角度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建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胎儿 性别鉴定 医学检测 技术伦理

刘好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贵阳

中文

1-7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