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CKD-EPI方程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脾科由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住院乙肝患者55例,男4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18±13.13 (18-77)岁.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24 (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慢性HBV携带者1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原发性肾脏疾病及应用明确肾脏损害药物史.结果:所有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为67.03±14.79 (43-116)mmol/L,经CKD-EPI方程计算后,有7例患者(12.7%) eGFR水平低于90mL/min/1.73m2,其中1例为肝炎患者,6例为肝硬化患者((2例为代偿期,4例为失代偿期),其eGFR水平在84.09±6.2 (72.01-89.87)mL/min/1.73m2;其余患者eGFR水平在104.4±9.07 (90.78-125.25) mL/min/1.73m2;初步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出现eGFR下降的可能升高(P=0.016,把握度为0.5264);应用ADV方案抗病毒治疗发生eGFR下降比例大于替比夫定和干扰素方案(P=0.027,把握度为0.1723);未发现男性更易出现eGFR下降(P=0.156,把握度为0.016);也没有发现抗病毒治疗是否与eGFR相关(P=0.785,把握度为0.037);所有出现eGFR下降患者在HBV DNA水平,ALT水平以及Bil水平上没有差异。结论:本项初步研究表明,HBV感染且血肌酐正常患者中有12.7%比例出现eGFR下降,且这些患者并没有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可能与此有关,但这种情况出现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病理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 驱动因素
李海 朱理珉 王毓麟 刘百庆 王瑞涛 夏时海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脾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4-205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