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住院肝病患者营养风险状况
目的:调查住院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分析其营养风险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肝病患者331例,用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评价其营养状况.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记录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握力、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有无酗酒史和出院转归.对存在肝硬化的患者记录其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结果:入院时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共有113例,占34.1%,其中慢性肝炎组有营养风险的比例最低,为17.02%;肝衰竭组有营养风险的比例最高,达56.52%。用TSF和MAMC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其总体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9%和38.7% .Child-pugh分级中B级和C级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例高于A级的患者。有酗酒史的患者,用TSF评价其营养状况,存在营养不良的比例高于无酗酒史的患者。有营养风险者的体重指数及握力、入院时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无营养风险者,发生肝功恶化的比例、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比例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者。结论:TSF、MAMC均可用于评估住院肝病患者的营养状态。NRS-2002评估有营养风险的肝病患者预后较差,需要积极进行营养干预。
肝病患者 营养风险 预后机制 临床干预
郭会敏 周莉 马文晨 朱彦涛 王燕 王静 孙晓玲 段钟平 张长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0-220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