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脏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其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为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肝硬化患者按形态学诊断标准分为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失代偿期三组,并与慢性肝炎组、非肝病组进行对照,利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观察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并获取肝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与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各组中医证型:20例肝硬化患者中,瘀血阻络证11例(55%)。肝气郁结证4例(20%),脾肾阳虚证3例(15%),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证各1例(各5%);2例慢性肝炎组中,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证各1例(各50%);9例非肝病组中,肝气郁结证7例(77.7%),湿热蕴结证2例(22.3%);(2)各组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9例重度沉积者中,临床失代偿期5例(55.5%),临床代偿期3例(33.3% ),临床前代偿期1例(11.1%);13例轻度沉积者中,临床代偿期6例(46.1 %),临床前代偿期3例(23.0%),临床失代偿期、慢性肝炎各2例(各占15.3%); 9例正常者全部为非肝病组(100%); (3)肝硬化组中医证型与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9例重度沉积者中,癖血阻络6例(66.6%),脾肾阳虚2例(22.2%),肝气郁结1例(11.1%);11例轻度沉积者中,瘀血阻络5例(45.4%),肝气郁结3例(27.2%),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各1例(各9.0%); (4)瘀血阻络证与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瘀血阻络轻证者中,轻度沉积3例(75%),重度1例(25%);瘀血阻络重证者中,轻度沉积2例(28.6%),重度5例(71.4%)。结论: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可能随肝硬化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在肝组织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患者的证型分布中,瘀血阻络为主要中医证型,其沉积程度可能与瘀血阻络证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
肝硬化 中医证型 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 超微结构 临床诊断
刘勇 张均倡 凌云彪 李国焕 李金菊 熊倩 胡萌 秦传英 路艳蒙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0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肝病科,珠海519015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广州510000 南方医科大学电镜室,广州510015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16-117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