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核医学影像技术在肺栓塞诊疗中的价值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V/P显像)已有三十余年临床应用历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核医学界将此项技术引入临床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肺灌注显像的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一定量的放射性蛋白颗粒,其进入肺循环后,一过性的暂时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前动脉和毛细血管内,通过体外显像可以反映肺血管通畅和肺内血流分布状态.肺通气显像的原理是:通过气道吸入放射性气体,其进入呼吸道后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或肺泡内,通过体外显像可以反映气道通畅和肺通气功能.通过对肺血流灌注与通气功能的对比分析,可明确引发血流和通气功能异常的各类肺内病变,特别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诊断.

肺栓塞 核医学影像技术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王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73-273

2013-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