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目的:探讨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22只,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研究组大鼠切除左全肺,术后1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对照组行假手术(仅单纯开胸),术后1周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4周后比较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血管梗阻指数,并取右肺,比较2组病理学特征差异.结果:研究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42.4±2.8) mmHg(1mmHg=0.133kPa)vs.(19.0±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研究组RVHI、WT%、血管梗阻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1±0.10)vs.(0.27±0.05)、(4.52±1.19)vs.0、(26.38±4.27)vs.(1.8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用于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模型大鼠肺血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注射 肺切除 病理机制 临床观察 动物模型
刘扬 李刚 刘爱军 朱耀斌 李晓峰 李志强 刘迎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4-304
2013-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