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二维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孤立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功能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孤立心房颤动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左心房功能.方法:对入选的40例阵发性孤立房颤患者(病例组)和23例正常入(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传统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峰,肺静脉舒张期峰值流速D峰,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峰值流速Ar峰,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运用二维应变率成像(2D-SRI)技术获取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瓣口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增大,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整体长轴方向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应变率值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孤立房颤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均减低,左心房的存储、传导及收缩功能均受损;二维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时相功能.

孤立心房纤颤 应变率成像技术 病理机制 临床诊断

魏晓芳 李治安 何怡华 谷孝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15-519

2013-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