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泽泻科植物DNA条形码的筛选研究

目的:筛选出适合于泽泻科植物的DNA条形码.方法:采用MEGA 5.1软件分析泽泻科植物核内转录间隔区(ITS2)、核酮糖-1,5-二磷酸化/加氧酶大亚基编码基因(rbcL)、成熟酶K编码基因(matK)序列信息并比较不同序列种间、种内变异大小.采用Wilcoxon检验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通过比较序列种内和种间变异的分布评估条形码间距(barcoding gap).采用MEGA 5.1软件构建聚类树,评价不同候选序列的鉴定有效性.结果:分别获得ITS2、rbcL、mat K序列42、46、27条,长度和GC含量范围为259-731bp和32.7%-60.1%.ITS2序列种内和种间变异均最大,而且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重合较少,有较明显的barcoding gap,形成单系分支百分比可达69.23%,能较好地区分泽泻科植物;rbcL、matK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重叠度高,鉴定效率均比ITS2低;3条候选序列均不能单独鉴别所有泽泻科物种.基于ITS2序列的聚类树揭示了泽泻属与其他3个属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建议采用多位点组合条形码进行泽泻科的鉴别.

泽泻科植物 DNA条形码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黄琼林 马新业 梁凌玲 何瑞 詹若挺 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

国内会议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

上海

中文

1402-1406

2013-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