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活动对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及溶解无机碳的影响
以重庆市南川区不同农业活动强度下的3个表层岩溶泉为例,通过分析其水化学及DIC变化特征,估算不同泉点DIC漏失量,并探讨农业活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农业活动的柏树湾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农业活动强烈的兰花沟泉、后沟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且Na+、K+、Cl-、NO;等离子浓度也较高.泉水DIC浓度表现为柏树湾泉最高(332.45mg/L),兰花沟泉次之(235.13mg/L),后沟泉最低(203.52mg/L);而DIC漏失量呈现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柏树湾泉(1.66 mmol/L)<兰花沟泉(4.27 mmol/L)<后沟泉(4.36 mmol/L).进一步分析DIC漏失量与(SO42-+NO3-)的关系,表明农业区DIC漏失量变化与农业活动呈很好的相关性,农业活动越强烈,DIC漏失量越大.而DIC漏失量增大,表明岩溶碳汇损失量增大,所以为有利于岩溶碳汇效应,岩溶区应该退耕还林,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岩溶水 化学特征 溶解机制 农业活动
张笑微 周小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北碚400715
国内会议
广东清远
中文
56-62
2012-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