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指标与肿瘤进展、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探讨恶性肿瘤的进展、不良预后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36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140例健康体检者的疾病信息、六项凝血指标数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短期死亡率数据、ECOG评分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临床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浆PLT、Fib及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晚期组(Ⅳ期肿瘤)相比于肿瘤非晚期组(Ⅰ、Ⅱ及Ⅲ期肿瘤),PT、APTT (P<0.05)、血浆Fib、PLT及D二聚体含量(P<0.01)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肿瘤中D-D阳性患者相对于D-D阴性患者ECOG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肿瘤患者D-D表达阳性者中进展组(D-D水平不稳定且处于上升通道中)较稳定组(D-D水平治疗后转阴,或者稳定在某一水平,未再上升)在短期死亡率上明显增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常伴有凝血指标的异常升高,这种异常改变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通过肿瘤患者凝血指标(PT、APTT、Fib、PLT、D-D)的水平检测,对肿瘤的及时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病情进展、预后甚至短期病死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D-D水平的指导意义更显著.
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临床预后 统计分析
袁琴 张玲 刘佳琪 许树才 黄超 许耀 肖骁 王虚实
湖北省新华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新天门墩5号 430015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6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