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F基因突变与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V-raf)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蛋白在山东沿海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PTC石蜡包埋组织切块138例,包括66例癌旁组织为正常甲状腺组织(设为G正常组),72例癌旁组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G结甲组).(1)从两组中各选择15例石蜡包埋组织块,行DNA提取、PCR扩增、基因测序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2)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38例石蜡组织块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行NIS蛋白染色,分析PT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NIS蛋白表达,结果以免疫组化评分(IHS)表示.结果:G结甲组和G正常组PTC均无BRAFV600E基因突变;G结甲组中癌旁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NIS免疫组化染色得分低于其癌组织NIS得分(276分/348分,P=0.006).G正常组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I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366分/351分,P=0.675).结论:本组PTC患者均无BRAFV600E基因突变,因此,尚不能认为山东沿海地区PTC的发病与BRAFV600E突变有相关性;NIS蛋白在不同癌旁组织的PTC中表达量不同,癌旁组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低于癌旁组织为正常甲状腺组织的PTC,提示伴有不同周围组织背景的PTC在术后清甲治疗中其对放射碘治疗敏感性可能有所不同,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患者清甲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机制 钠碘同向转运体 BRAF基因
王莎莎 林岩松 梁军
26606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肿瘤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核医学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6-116
2012-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