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科洗剂熏洗治疗低位肛瘘术后促愈的疗效观察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伤口感染率高。肛门水肿、疼痛、出血是肛瘘术后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也会延长创面愈合时间。2010年07月至2011年10月,医院对低位肛瘘术后患者60例进行瘘科洗剂坐浴观察,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手术后创面处肌肤、肌肉受损,致脉络断裂,经气被其所激,气血郁滞于络外,经脉气血不畅,加之肛门部生理解剖特性,肛瘘术后伤口局部病理特点为湿、热、瘀,加之手术后开放创面易合并感染,同时皮肤肌肉也受损伤,造成出血、水肿、疼痛,以致影响伤口愈合。科室使用瘘科洗剂方中以荆芥祛风解毒,大黄、马齿苋解毒敛疮、消肿止痛;辅以川椒、黄柏清热燥湿;乳香、没药温经止痛,活血祛瘀;芒硝、五倍子合用,一收一散,止血收敛,加强清热解毒敛湿的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荆芥具有抗炎镇痛止血的作用;黄柏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对急性渗出性炎症作用明显;马齿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中含蒽醌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力强,能消炎止血,五倍子能促使皮肤和黏膜伤口的组织蛋白凝固,起到明显的收敛止血效果。此外,低位肛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改善肛门微循环,减轻该处组织的充血,增强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而且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炎性水肿,解除患处神经的压力,使肌肉等组织松弛,从而达到明显的消肿止痛,消除肛门坠胀感的作用。
肛瘘手术 创面愈合 中药熏洗 瘘科洗剂 疗效评价
尹玉锑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国内会议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烟台
中文
198-199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