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中医学并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腹痛”、“泄泻”、“痢疾”、“肠游”、“便血”等范畴。中医药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有着丰富的理论认识、诊治经验、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本文探讨了该病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灌肠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其他一些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提出要针对个体化而确定治疗方案,在方法上采取多学科相结合,在给药途径上内外并用,加之标本兼治的辨治思维,随症加减特点,在临床治疗中确定了良好疗效,并且复发率低和毒副作用小。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机制 中医药治疗 疗效评价
何永恒 李晓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烟台
中文
318-322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