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佗《中藏经》痹证理论的科学内涵初探

  华佗《中藏经》对痹证理论的论述上承《内经》、《难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以阴阳思想为总纲,下启《易水》、《金匾》以脏腑学说理论为基础,提出“暑热、饮食、七情、房劳致痹”的学说。湿热之邪阻塞于经络、郁滞不通,化为痹证;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肢体关节,发为痹证;情志失调、气机不杨、痰察阻滞经络关节,合为痹证;房劳虚损、耗精伤肾、正气虚弱,经络关节无以所荣,损为痹证。华佗《中藏经》论《五痹》兼以诸家,“莫非《内经》之精义要旨,而又时时补其所未备”,关于痹证的论述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得以充分证实,其学术思想有着深远的科学内涵,值得后世医家学习。

痹证 《中藏经》 学术思想 华佗

刘健 万磊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

黄山

中文

371-375

2012-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