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苯并”a”芘致神经元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致神经元凋亡中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方法:采用新生1-3天的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大脑皮质并用0.25%胰酶消化,以1×105密度接种神经元细胞,培养5天.以BaP同时加入S9对细胞染毒,染毒组终浓度分别为10、20、40μ mol/L,,并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DMSO)组和S9组.继续培养48h,以BaP各不同浓度于不同时点染毒,分别于染毒0,6,12,24,48h后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结果显示,同一时点下随着Bap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活性氧逐渐增多,染毒6,12,24,48h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同一剂量下随着Bap染毒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活性氧逐渐增多,低、中、高剂量组在染毒48h后神经细胞活性氧与染毒0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高剂量组在染毒24h后神经细胞活性氧与染毒0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结果显示,同一时点下随着Bap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染毒6h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p可引起神经细胞活性氧增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可能是诱发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

多环芳烃类物质 神经细胞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生理活性

席华星 牛侨 聂继盛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

国内会议

第十二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银川

中文

117-121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