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水平脊髓损伤后大鼠盆底肌纤维类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平SCI后盆底肌肉纤维类型的观察,为SCI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SD雌性成年大鼠30只,随机分为骶髓上脊髓损伤组(suprasacral cord injury,SS)、骶髓下脊髓损伤组(spinal cord injury at or below the sacral level,SC)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脊髓离断法制造脊髓损伤模型,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盆底耻尾肌的肌纤维类型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组和SC组Ⅰ型肌纤维百分比(6.7±1.3%;2.3±1.1%)显著低于正常组(15.5±1.2%,p<0.05);同时SC组Ⅰ型肌纤维百分比显著低于SS组,(p<0.05).讨论与结论:脊髓损伤后盆底肌肉Ⅰ型肌纤维的含量显著降低;骶髓上脊髓损伤后通过保留的脊髓反射一定程度上保持盆底肌纤维类型和维持盆底肌肉张力;而骶髓下脊髓损伤后盆底神经反射通路中断,Ⅰ型肌纤维含量减少,盆底肌肉张力明显降低.

脊髓损伤 盆底肌纤维 损伤模型 临床治疗

吕振 洪毅 李建军 廖利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100068北京市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

银川

中文

394-394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