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IL-18、IFN-γ、IL-4mRNA表达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深入探讨IL-18、IFN-γ、IL-4在A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例AS患者为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温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定的纽约标准.对照组为2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RT-PCR方法研究A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IL-18、IFN-γ、IL-4mRNA表达水平.结果:1、AS患者PBMC组IL-18mRNA、IFN-γ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PBM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IL-4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AS患者PBMC组IFN-γmRNA/IL-4mRNA比值比正常对照PBM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2、AS患者ESR水平与IL-18mRNA、IFN-γmRNA、IL-4mRNA表达水平呈极显著相关,P<0.001;CRP水平与IL-18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与IFN-γmRNA表达水平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与IL-4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中IL-18mRNA、IFN-γmRNA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升高.在AS患者体内,IL-18产生增多,一方面诱导Th1细胞增殖,另一方面诱导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增多,导致Th1/Th2的平衡、细胞因子的网络平衡受到破坏,导致致炎因子不断增加,而保护因子不断降低,出现“免疫偏斜”,从而导致AS的发病.
强直性脊柱炎 发病机制 病理分析 白细胞介素
王建明 周童亮 阎小萍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临床医学研究所 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02-405
201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