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淫祀之首”与扬“圣人之知”--章太炎民国初年的信仰建设
“中华民国”的命名人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后,于共和国建设最关键的信仰问题上同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然而,章氏对中华民国信仰建设的精心刻镂,远不如其对国名的设计被后人理解得全面与充分.本文在如下三个交叉视野中测度太炎对民国的信仰建设,即他在复杂的政治社会语境中对民初政府“废淫”政策之协调及回应,章氏个人自戊戌以来思想的流变尤其是对革命时期信仰建设方向之调整,其与儒教内部康有为派别建立孔教、废黜淫祀主张持续、动态地思想对话与互动.文章于后人所主要记忆的太炎抵“淫祀之首”、民初排击孔教运动的面相之外,深入研讨他张扬正信的思想活动;展示其如何通过将《周易》举为“世间法”,来阐述“圣人之知”、诠释“六经皆史”,为作为“因旧之国”的中国,架起沟通新共和国的信仰欲求与旧国主体信仰之间的桥梁,于历史中重开价值;更借此透视近代儒教自我认知变迁的经历及在信仰领域由政治中枢发动、延及整个乡土社会的历史巨变.
中华民国初期 章太炎 宗教信仰
彭春凌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71-594
2011-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