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几种虾、贝、藻混养模式能量收支及转化效率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围隔实验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青蛤(Cyclina sines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和活菌净水剂的不同单、混养模式,研究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系统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1983.2MJ/m2.浮游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在各处理间无差异(0.147±0.007%),混养江蓠则显著地提高了总利用效率(0.308±0.019%).总能量的转化效率,虾藻混养(28.36%)和江蓠单养(27.65%)最高,其次是虾贝藻混养(26.70%),对虾单养(12.24%)最低.单位净产量对饲料能的消耗,对虾单养的消耗(21.24MJ/kg)最多,虾菌、虾贝混养(18.76~ 18.97MJ/kg)次之,而虾藻、虾贝藻混养(2.64~3.24MJ/kg)则显著地降低了饲料消耗量.实验中投喂的处理组都有较多的能量沉积,对虾单养沉积量达到1.10 MJ/m2,虾贝混养(1.30MJ/m2)稍高,而虾贝藻、虾菌、虾藻混养平均为0.53MJ/m2,显著地低于对照,结果表明,混养青蛤和菊花心江蓠显著地提高了对虾养殖中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减少了能量沉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虾养殖业 能量吸收 生态系统 经济效益

董贯仓 田相利 董双林 王大鹏 常杰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03

国内会议

2007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海洋、水产领域

青岛

中文

213-221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