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二叠纪后碰撞Ⅰ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附近的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发育了大量的二叠纪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钙碱性加里东Ⅰ型花岗岩类特征: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Al/ (Na+ K+ Ca/2)在1左右,87Sr/86Sr的初始比值在0.707左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埃达克岩:SiO2=55.70~67.28%,Al2O3=15.88~22.87%,Y和Yb分别为4.96~13.46×1-6、0.50~1.42×10-6;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LREE)富集,Ba=657~2165×10-6,Sr=440~1474×10-6,Sr/Y=48.7~162.5,La/Yb=12.1~68.8; Eu(δEu=0.94~2.18)为弱负异常到正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主要因为源区受到富集地幔的影响,以及残留相中出现角闪石或者Fe-Ti氧化物(金红石、钛铁矿),非与俯冲的板片流体有关.它们形成于后碰撞抬升的背景,主要由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可能与富集地幔的底侵作用有关.这些证据支持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主碰撞发生在二叠纪之前.
华北克拉通 内蒙古 后碰撞 埃达克岩 底侵作用
罗红玲 吴泰然 李毅
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17
2006-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